新闻动态
菌种接收和传代
一、菌种接收
1. 接收准备:
o在接收菌种前,应准备好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o确保所有操作均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以防止污染。
2. 接收过程:
o从菌种保藏中心或供应商处接收菌种时,应仔细检查菌种的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晰,以及菌种是否处于适宜的状态。
o接收后,应立即将菌种放入冰箱或冷藏设备中保存,以防止菌种失活或污染。
3. 记录信息:
o接收菌种时,应详细记录菌种的来源、名称、标准号、接收日期等信息。
o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菌种传代、使用和保藏都至关重要。
二、菌种传代
1. 传代目的:
o菌种传代的目的是维持菌种的生命活力、遗传特性及实验所需的生理状态。
o通过连续培养,将微生物菌种从一代转移到下一代,以确保菌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传代次数:
o工作菌种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一般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标准菌株为第0代)。
o过度的传代可能导致菌种变异,影响其实验效果和应用价值。
3. 传代操作:
o传代前,应准备好新鲜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o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菌种的传代。
o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涂布法、划线法、穿刺法和直接加入法等。
o接种后,将培养基放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中(如温度、湿度、氧气等),使其生长繁殖。
4. 传代后的处理:
o传代后的菌种应进行适当的保存,如冷藏或冷冻保存。
o保存时,应确保菌种处于适宜的状态,并避免与其他菌种混淆。
o同时,应定期检查菌种的纯度和活性,以确保其满足实验需求。
5. 记录与管理:
o在菌种传代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次传代的日期、传代次数、培养基种类、培养条件等信息。
o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菌种使用、保藏和复壮都非常重要。
o同时,应建立菌种管理制度,确保菌种的安全、有效和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