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月饼检测国家标准
月饼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食品之一,其品质与安全一直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为规范月饼生产和销售,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与月饼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月饼》国家标准(GB/T 19330)。该标准于2003年发布实施,并在2014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月饼的主要生产工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等要求,为月饼生产企业提供了遵循的依据。
《月饼》国家标准对月饼的外观、滋味、气味等感官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月饼的外观应完整、无破损,表面光洁、无异味;馅料的颜色、滋味、气味应具有该类产品的特征,无异味、异味;内馅的组织状态应良好,无霉变、发酵等异常现象。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感官评价机制,定期对生产的月饼进行感官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国家标准还从月饼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其他理化指标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月饼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0%-18%之间,脂肪含量不超过40%,蛋白质含量不低于6%等。同时,月饼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受到严格限制,如脂肪酸值、过氧化值等指标都有明确限值。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进料、生产和成品检测制度,确保月饼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月饼作为一种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的食品,国家标准也对其微生物指标提出了严格要求。如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都有明确限值。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微生物检测制度,定期对原料、生产环境以及成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杜绝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
为确保月饼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国家标准还规定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如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检测以及微生物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所需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并培训专业的检测人员,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总之,《月饼》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保障月饼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遵循。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到成品检测各环节进行全面管控,确保月饼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节日食品。
总结: 本文全面介绍了《月饼》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的概述、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通过对标准要求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月饼生产企业全面掌握标准内容,并在生产经营中切实执行,从而确保月饼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欢迎来电咨询-156351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