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能力验证计划如何制定
能力验证计划的制定需遵循系统性、合规性原则,结合实验室资质要求和检测领域特点进行规划,以下是核心步骤及要点:
一、明确计划目标与适用范围
1.确定目标导向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如CNAS认可)或内部质量控制需求,明确能力验证的核心目标,例如验证特定检测项目的技术能力稳定性。
示例:CNAS认可的实验室需确保检测领域每4年至少参加一次能力验证。
2.界定适用场景
覆盖实验室资质范围内的关键检测项目,重点关注高风险、高争议性或新技术领域的验证需求。
二、筛选验证项目与机构
1.项目选择标准
相关性:优先选择与实验室日常检测项目在样品基质、浓度范围、检测方法等方面高度匹配的计划。
权威性:参与由市场监管总局等官方机构或符合ISO/IEC 17043标准的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的计划。
2.机构资质审核
验证实施机构是否具备样品均匀性检验、统计评价能力,并确认其提供技术支持的可行性。
制定计划要素
要素 | 具体要求 |
样品管理 | 明确样品种类、制备方法及均匀性检验指标(如材料来源、加工工艺) |
检测方法 | 优先采用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标准方法,确保与常规操作一致 |
时间节点 | 结合实验室检测周期和外部计划时间表,制定样品接收、检测、结果提交的阶段性期限 |
资源配置 | 指定技术负责人、检测人员职责,分配仪器设备与耗材 |
三、 实施流程设计
1.启动阶段
签署能力验证协议,接收并核对样品状态,记录异常情况。
2.检测执行
遵循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同步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如平行样测试)。
使用统一的数据记录模板,确保原始数据可追溯。
3.结果审核
技术负责人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如Z值评分),评估是否满足预设通过标准
四、 结果评价与改进
1.评价方法
根据实施机构提供的统计参数(如指定值、能力评定标准差),判定结果为“满意”“可疑”或“不满意”。
2.纠正措施
对“不满意”结果开展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整改计划(如方法优化、设备校准)。
保存纠正记录并提交至认可机构备案。
五、 文档管理要求
1.保存内容
包括能力验证计划书、原始记录、结果报告及整改文件,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2.报告应用
作为实验室认可评审、客户信任度提升及内部质量改进的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