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肠菌群的复测
在大肠菌群的检测中,对初步发酵试验中呈阳性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确认的过程称为复发酵实验。这一过程主要用于检测大肠菌群的存在,特别是在食品、水和环境样品的微生物检测中。
一、目的
大肠复发酵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初步发酵试验中呈阳性的样品中是否确实存在大肠菌群。由于环境水中的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第一次培养时可能不会生长得很好,因此需要通过复发酵试验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二、步骤
准备培养基:通常使用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发酵管作为复发酵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能够抑制其他非大肠菌群的生长,同时促进大肠菌群的生长。
接种:从初步发酵试验中呈阳性的样品(如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取一环培养物,接种到BGLB肉汤发酵管中。
培养:将接种后的BGLB肉汤发酵管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如36℃)下培养一定时间(如48小时),观察产气情况。
结果判定:如果BGLB肉汤发酵管在培养过程中产气,则判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管,说明样品中存在大肠菌群。
三、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在整个复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污染和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培养条件:培养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解读:在解读复发酵试验结果时,需要结合初步发酵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四、应用
大肠复发酵试验在食品、水和环境样品的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一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确认样品中的大肠菌群,为食品安全、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