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15635143639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

行业新闻 2025-09-03

革兰氏染色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蓝紫色,这是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特征。其名称中的“金黄色”来源于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的金黄色色素(类胡萝卜素),但染色过程中这些色素会被脱色剂溶解,最终颜色由细胞壁结构决定。



一.革兰氏染色原理与结果

1.染色步骤与机制

革兰氏染色通过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四步,区分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厚(含多层肽聚糖),能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最终呈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细胞壁薄(含脂多糖外膜),乙醇溶解外膜后无法保留结晶紫,复染后呈红色。


2.颜色差异的关键

脱色步骤是核心:乙醇溶解革兰氏阴性菌的脂类外膜,使结晶紫被洗脱;而阳性菌的致密肽聚糖层可抵抗脱色,保留初染颜色。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


菌落颜色与染色颜色的区别


1.菌落颜色:在血琼脂平板上,因产生金黄色色素(葡萄球菌色素),菌落呈黄色或金色。

染色颜色:革兰氏染色仅显示细胞壁特性,色素在脱色步骤中被去除,最终呈现蓝紫色。

2.形态学特征

显微镜下呈球形(直径约0.5-1.5微米),常以葡萄串状无规则排列。

无鞭毛、无芽孢,部分菌株有荚膜(需特殊染色观察)。

实验注意事项

1.避免假阴性结果

脱色时间过长可能误将阳性菌脱色,导致误判为阴性菌。

2.菌龄控制:老龄菌细胞壁可能受损,建议使用培养18-24小时的菌落。

染色操作细节

3.涂片厚度:过厚可能影响脱色效果。

水洗顺序:每步染色后需轻柔冲洗,避免直接冲涂菌区域。

微信截图_20240822143922.png